-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一邊是“山西煤改”存在千億資金缺口,另一邊是“千年極寒”所激發的民間資金對煤炭資源投資的關注。善于捕捉投資機會的信托公司顯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投資良機,多家信托公司已悄然布局煤改項目。
資金缺口是相對的
在接聽證券時報記者電話之前,深圳某信托公司基建信托負責人已在兩天內跑完了山西朔州市7家煤炭企業。“慢一點都不行,像北京的公司——中信信托、外貿信托他們近水樓臺先行入場,相關產品已經面世。”
而據該人士了解,其他各地的信托公司也在尋機入場。從相關統計信息看,信托市場中目前已募集完成的產品就有山西信托、外貿信托、吉林信托等24只信托計劃。其中中信-聚信匯金煤炭資源產業投資基金1號集合信托計劃規模高達37億元。此前多位山西煤企和銀行業人士估計,山西煤改完成第一階段的兼并整合后,后續技術改造的資金缺口高達上千億元。
但在上述信托經理看來,這種缺口是相對的,至少好項目絕對不會缺錢。“像煤炭資源整合落地所需的資金,一些大國企的項目都有銀行并購貸款站在后面,外圍資金很難有介入機會。”
而他目前所看中的項目,則是銀行所不關注的,如技改擴能、增加機械化的項目建設;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非煤產業項目建設等輔助類項目等等。雖然不像煤礦并購整合能帶來直接的效益,但其所需的資金規模依然龐大,并在整體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證不錯的收益。
在該人士看來,尚有占整合主體近40%的民營煤企嗷嗷待哺。“這些民企從銀行拿不到并購貸款,因而給信托公司以股權或者債權形式介入的空間。”他說:“當然這樣的投資存在風險,如果他整合不了別人,反把自己整沒了,我們出資人最后不知道找誰把錢要回來。但反過來說,這些項目的收益也是很可觀的。”
該人士還認為,成立相關信托項目的迫切性在于,近期熱炒的“千年極寒”已提高了外圍資金對煤炭能源類信托產品的關注度。
“我們信托公司一直起著投融資中介的作用,目前資金客戶端已有對該類品種的強烈需求。因此,如果說前期主要是央企資金、銀行資金在跑馬圈地,而各地信托公司則是匯聚了各地方民間資本投向山西煤改。”
此外,該人士透露,該信托公司計劃留一個團隊常駐山西,以突破地域劣勢,盡可能獲取項目資源。
風控仍是首位
對于具體的信托計劃設想,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表示,一是就項目直接設立信托計劃,其次則是設立基金化信托,即先形成資金池,做到有項目就投。其個人則傾向于設立基金化信托:第一,可以最大程度容納外圍資金;第二,可以加快資金項目的融合速度,還可以增加與煤炭企業談判的砝碼。
同時該人士表示,信托資金的風控需要首先考慮。按照以往的做法將包括向被投資企業派駐董事,董事擁有一票否決權;監控現金流和企業其他投融資活動,對安全生產進行監管;股權百分百質押等等。
當然,為與銀行區別競爭,發揮信托優勢,該人士認為信托公司會傾向于股權投資,而不會像銀行一樣只做貸款,而不去真正發現企業價值。
同時該人士認為,信托資金更容易被投資企業接受。因為信托公司審核時間相對較短,能夠一次性滿足煤炭企業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煤炭企業利潤率高,通過信托資金這一杠桿,完全可以撬動企業經營利潤獲得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