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由中國信托業協會組織編制的《中國信托業社會責任報告(2018-2019)》(以下簡稱《報告》)于9月26日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行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22.70萬億元,比2017年下降13.52%。集合類資金信托占比為40.12%;單一類資金信托占比為43.33%;管理財產信托占比為16.55%。融資類信托規模為4.35萬億元,占比為19.15%;投資類信托規模為5.11萬億元,占比為22.49%;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為13.25萬億元,占比為58.36%。2018年,信托業實現營業收入1140.63億元,其中信托業務收入為781.76億元,利潤總額達到731.80億元,人均利潤為275.02萬元。全年實際繳納稅款為309.40億元,比2017年增長23.98%。
《報告》圍繞打贏三大攻堅戰,從黨建責任、法律責任、經濟責任、受托責任、民生責任、環境責任、公益責任、人本責任、責任管理9個方面集中展現了信托業2018年至2019年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果。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信托業黨建工作水平和質量全面提升,有效激發了創新創效活力,有力推動了行業高質量發展。
有效防控金融風險。信托業協會依據資管新規發布了《信托公司受托責任盡職指引》,行業自律職能進一步加強;信托業依法合規經營,全面加強內控建設,不斷提升風險化解和處置能力,實現了行業平穩發展,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2018年年末,信托業直接投入實體經濟領域的信托規模為13.72萬億元,占資金信托總規模的72.42%,基本覆蓋了實體經濟的各個行業。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2018年,全行業向投資者分配信托收益7475.30億元,與此同時,信托業借助自己獨特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醫療、養老、教育、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的實踐,為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作出了積極貢獻。
積極助力脫貧攻堅。信托業通過設立扶貧慈善信托方式大力開展扶貧創新,廣泛動員社會扶貧力量,探索產業扶貧長效機制。2018年,全行業新設扶貧慈善信托63單,總規模6851萬元。
大力支持綠色發展。2018年年末,全行業綠色信托項目數量為413個,綠色信托資產管理規模為1326.23億元,其中,據可估算環境效益的綠色信托項目統計,綠色信托項目累計節約標準煤75.9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當量排放180.52萬噸。
大力支持公益慈善事業發展。2018年,慈善信托備案數達87單,委托資金及財產規模達11.28億元,其中71單由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10單由信托公司、慈善組織作為共同受托人。
有效提升人本價值。2018年年末,全行業的從業人員共20205人,其中:性別結構大體均衡,信托從業者保持年輕化,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員工占比達53.90%,人才隊伍素質顯著提高。
持續強化社會責任管理。將履行社會責任貫穿到日常經營管理中,落實到具體操作流程中,積極回應各利益相關方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