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信托公司而言,能否結合自身優勢助力污染防治、推動綠色發展?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信托業順應產業政策導向,發揮金融調節和引領作用,一直在積極實踐著引導信托資金投向綠色環保產業,行業中已有不少案例,其中,萬向信托設立的水基金信托即是一項有益嘗試。
今年2月,千島湖水基金在杭州正式啟動,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民生人壽保險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萬向信托作為受托人,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作為保護項目設計與科學顧問。此基金創新性地結合了慈善信托,是“中國水源地保護慈善信托”資助的首個項目,也是目前國內首只為重要水源地保護建立的水基金。據悉,未來它將整合更多的社會、政府和公益等各方資源,讓環境治理、產業投資在此形成合力,最終實現千島湖水源的長效保護。
水基金實踐:從龍塢到千島湖
三年磨一劍,從龍塢水源地保護項目開始,小小的夢想一點點落地,其間,金融的手段、公益的目標、跨界的創新,金融、藝術與自然保護相結合,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踏著還未消融的積雪,萬向信托、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TNC等一行人來到了杭州市余杭區黃湖鎮青山村龍塢水庫。路過水源處,以手掬水,清冽略甜,天然如白雪融化的味道;水源地兩側,竹林茂密,植被覆蓋,如同從未被污染。
“這是治理3年后的成果?!盩NC工作人員張海江說,2014年,他和伙伴來這里做過摸底調查,當地有人通過肥料提高竹子產量,使用除草劑代替手工清理,水源就這樣被污染了。
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萬向信托的支持下,TNC在青山村龍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水源保護項目。在多方伙伴共同努力下,龍塢變了。
青山村第一任村長王康云說:“人們的觀念變了,生活方式也變了。水源地得到改善以后,我們這個小山村名氣也大大增加,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外國友人前來參觀,今年到我家的就有10多個外國朋友。”
張海江說:“通過水基金模式,我們達到了幾個目的,一是在對下游的綠色產業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后,有一定資金回流,能夠使我們擁有更多資金去做水源地保護工作;二是農戶通過這個基金得到了一部分收入,比如補償金收入、雇傭勞務收入等,我們對水源地進行集中管理,最后達成水源保護的目的。”
龍塢水源地保護項目的成功實踐,給予各方參與者更大信心。2月6日,千島湖水基金在杭州正式啟動,依然發揮對多方資源的集中整合作用,跨領域地將公益、科研、金融、商業有機結合在一起,讓環境治理、產業投資、業務合作以此為平臺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生態治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信托搭臺:金融公益文化齊參與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民生人壽保險公益基金會在萬向信托合法合規的架構下,成立了千島湖水基金,但千島湖的水治理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未來我們會持續在千島湖水保護上面投入,不僅僅是資金,也有其他的一些資源,同時歡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保護好浙江杭州淳安這顆水上明珠。”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執行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萬向信托董事長肖風說。
可以看出,水基金的核心作用是可以搭建一個基于流域的合作框架,不同的參與方可以在這一框架下更好地發揮自身特定的作用,讓專業的人各司其職,最終形成合力。這其中,信托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千島湖水基金引入了慈善信托架構,充分發揮了信托制度優勢,深度發掘了金融工具助力環保事業的巨大潛力,水基金這種模式解決的最主要問題就是水源保護資金的可持續性?!彼痦椖控撠熑恕⑷f向信托研究員褚慶鑫說,在這一機制的設計和構建過程中,萬向信托以減少環境污染、改善和保護千島湖水質為初衷,通過信托靈活巧妙的金融設計,為傳統捐贈增加了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影響力投資口徑,盡可能地拓展公益慈善項目的募資范圍,滿足各類公益慈善者的資金需求,同時促進募集資金增長并能夠反哺公益環保事業,形成資金和環保事業的良性循環,并從決策機制和信披機制方面雙重保障資金管理運用的透明公開。
褚慶鑫介紹,萬向信托和TNC在2014年左右就開始合作,當時他們一起探索水資源保護的長效機制,始終堅持一個設計思路——參與。
杭州市淳安縣縣委書記黃海峰表示,千島湖水基金作為全國首個由社會發起的針對重要水源地保護的創新項目,以金融平臺工具,整合公益與商業資源,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共治的模式,以科學的理念和方法開展流域保護,探索流域污染治理的長效機制。
秀水富民: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幾條細細的金屬,手中翻轉纏繞,一個燈籠雛形已現。潘大姐和白大姐怎么也沒想到自己能與藝術沾邊。去年4月,她們帶著自己的作品出現在亞洲頂級設計展“設計上海”,這是把水基金與藝術、商業融合在一起的項目——“TheLake”,也是水基金項目倡導的教授農戶技藝、改善農民生活的“一戶一藝”計劃之一。
現在,上述項目發起者——融設計圖書館已經開始改造村里的老禮堂了,因為他們將有30位設計師搬進村子,并承諾要在里面呆40年,“我們要跟著水基金一起去保護這里的水源,要看到人們從生存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改變?!比谠O計圖書館創始人張雷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山村從水源保護開始,走出了一條以自然保護、生態旅游度假和文創傳統手工藝為支柱的鄉村振興道路;信托、公益基金會、藝術家等各方參與者們懷揣著“秀水富民”之夢,以實際行動探索著水源地保護之路。
“龍塢的治水模式,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它把公益組織、科技組織、金融團體的一些資源整合在一起,探索了一條既治水又富民的路子,非常符合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我相信千島湖水基金的成立,一定會把這條路子走得更好?!闭憬…h保廳副廳長盧春中評價稱。
黃海峰也認為,環境治理的同時,讓老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對于平衡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推動鄉村振興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意義。
“水基金信托是我從2014年來到萬向信托設計并運營的第一個項目,這種模式能夠從一個小小的山野水庫,應用到供給千萬人口的千島湖流域,就像看著自己親生兒子在不斷地成長。我希望這種可持續的保護模式未來應用于更多的地方和更大的領域。”褚慶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