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新年伊始,各家信托公司即將面臨監管評級的年度“大考”。
記者了解到,備受業界矚目的《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辦法》(下文簡稱《監管評級》)目前已經下發至各地銀監局,但包括華東、華北、華中等地區的多家信托公司,仍未收到該份文件。
《監管評級》之所以得到各界關注,一方面是考評結果涉及各公司未來展業的業務范疇。另一方面,如何提高監管評級也成為部分信托公司在2017年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之一。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監管評級》聚焦的重點方向之一便是風險控制。下一階段,在提升業務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前提下,如何做好風控或成為信托公司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評級側重風控指標
根據《監管評級》的內容,信托公司將根據評級結果被分為創新類(A+、A-),發展類(B+、B-)和成長類(C+、C-)三大類六個級別。同時,創新類、發展類和成長類信托公司可掛鉤從事的業務范圍也大不相同。
雖然信托公司層面尚未獲得相關文件,但據記者了解,《監管評級》滿分為100分,其評分指標主要由資本要求、資產質量、風險治理、盈利能力、跨業紀律、從屬關系、投資者關系和外部評價所組成。這些要素中,定量和定性的評價占比各為50%,但資本要求、資產質量、風險治理和盈利能力則成為占比較重的部分,在整體評價體系中占到80%的權重。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由信托業協會主導的行業評級結果,在此次的監管評級辦法中,成為定量指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占比達到40%,加上監管評級定量的10%,最終成為定量指標的50%部分內容。
“從《監管評級》的內容來看,此次監管層的評級思路可謂一脈相承。但也可以明確地感受到,評價體系中無論是資本要求、資產質量抑或是風險治理部分,都凸顯監管評級對于風險控制的重視。”華中地區某信托公司人士分析道。
該人士舉例稱,在評級體系中,除去風險治理部分,監管層對信托公司的資本要求,其實間接對應的是信托公司的風險處置能力;而資產質量中對應的一些評價指標如固有信用風險資產不良率、固有信用風險資產撥備覆蓋率、信托項目正常清算率和信托資產風險率等指標,同樣顯現出監管層對于風控的重視。
2017年增資潮或更“洶涌”
“如何在未來爭取獲得更好的評級,將成為很多公司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那么,該如何提高監管評級結果?
在國投泰康信托研究發展部總經理和晉予看來,由于合規與風險相關評價要素占有較高權重。因此,信托公司要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和提升風險資產處置能力,并防范同業、跨業經營合作中合規風險和監管套利風險,防范與股東及子公司關聯交易的合規風險,并做好投資者適當性和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
除此以外,對于很多信托公司而言,除了做好風控舉措和提升盈利能力外,增加注冊資本金或是一條提升評級結果更為便捷的路徑。“資本要求在監管評級中占據20%的權重,對應這一指標,未來信托公司的增資將更有動力。”前述信托公司高管對記者坦言。他預測,2017年信托業內的增資潮或將更為“洶涌”,鑒于增資過程相對復雜,很可能部分公司還會將其增資計劃提前至上半年。
前述華中地區信托人士向記者表示,注冊資本金是信托業發展的根本保障。行業進入轉型期后,風險資本金的計提、監管及行業評級、信托保障基金等都對信托公司的資本實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2010年以來信托行業的資本金就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部分年份甚至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
回顧當前信托公司的增資事件可以發現,大手筆投入正成為行業趨勢。對比原來幾億元的增資金額,目前動輒上十億元的增資事件更能凸顯出信托公司的迫切意愿。據信托網不完全統計,2016年12月共有包括中原信托、大業信托、百瑞信托和陜國投在內的4家信托累計增資43.9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