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今年以來,國內信托公司增加注冊資本金的熱情不減,半年時間,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增資完成或正在進行。業內人士表示,信托公司大規模增資背后,有適應監管的原因,也有開展業務的需要。
增資潮依然火熱
近日,浙江東方發布公告稱,浙金信托已完成增資及工商變更。此次增資9.5億元,變更后,浙金信托注冊資本由5億元增至10億元。與此同時,五礦資本發布公告稱,五礦信托45億元的增資已完成,并已登記工商變更手續,其注冊資本由20億元增至29.22億元,躍至行業第32位。
信托公司人士介紹,注冊資本正成為監管政策中的重要指標。2015年4月,銀監會下發《信托公司條例(征求意見稿)》規定,“信托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額為10億元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注冊資本為實繳貨幣資本?!?2月16日,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試行)》,行業評級內容包括信托公司資本實力、風險管理能力、增值能力、社會責任4大項11小項。其中,資本實力方面分值為28分,在整個評級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
2011年發布實施的《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則規定了信托公司風險資本的計算方式,將風險系數與公司評級掛鉤,并要求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凈資產的40%。
正是在監管層對信托注冊資本的態度愈加明朗之后,國內信托業的增資熱情陡然增強。以2016年為例,增資機構多、增資數額大,成為當年信托行業增資情況的真實寫照。以銀監會批復的信息統計,2016年內共計22家信托公司增資,注冊資本增加總額達470.5億元,其中15家增資后注冊資本超30億元。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員陳鵬表示,去年以來信托公司“波瀾壯闊”地增資擴股,來自于內外環境的雙重壓力。一方面,緩沖期已過,信托公司可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與凈資本直接掛鉤,對信托公司凈資本實施硬約束。另一方面,在《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硬約束和通道業務占比較高的情況下,信托公司不得不設法應對。
業內專家表示,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增資對于信托公司有多方面意義。一是在信用風險不斷暴露的背景下,通過增資可以提高信托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自身的競爭力,與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相比尤為明顯;二是增資更能滿足監管對于凈資本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監管評級和行業評級。更重要的是,注冊資本的增加,可以為信托公司的業務開展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固有業務和信托業務。
注冊資本水平大幅提高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除去五礦信托,還有華澳信托、交銀信托進行增資。
1月底,華澳信托增資獲上海銀監局批準,增資方式為股東同比例增資,完成后,華澳信托注冊資本將由6億元提升至25億元,躍至行業中游。
2月份,銀監會批準交行向交銀信托增資17億元,所需資金從交行資本金中撥付。目前交銀信托注冊資本為37.65億元,增資后交銀國信注冊資本有望達57.65億元,達到行業上游水平。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2011年至2013年間,超過30家信托公司進行增資;2014年,全行業共19家信托公司增資;2015年共9家信托公司增資;自2016年以來截至2017年3月1日,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27家增加了注冊資本。
事實上,經過信托公司爭先恐后增資,行業注冊資本水平已大大提高。截至目前,注冊資本低于10億元的只剩幾家,包括長城新盛信托(3億元)、中泰信托(5.17億元)和華宸信托(5.72億元)。而注冊資本排行前十名的信托公司都在50億元及以上,第一名的重慶信托更是達到128億元。
陳鵬表示,資本實力是衡量金融機構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信托公司增加注冊資本,除了可以提高抵御風險能力、滿足凈資本管理的監管要求,也有利于促進業務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