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2015年全年發行56款涉及新三板產品,平均每季度發行14款產品。而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發行新三板信托分別是3款、2款。
“當時也是搶占風口,因為當時新三板有很多政策紅利,大家覺得一系列政策來了之后,投資熱度會越來越高,投資價值越來越大。”東部某信托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但2015年下半年股災之后,新三板發行受到較大影響。
新三板信托發行低迷的背后,新三板市場規模仍在不斷擴張,截至6月23日,新三板市場總掛牌數達7624家。
巨大的市場背后是否存在機遇?多位業內人士稱短期而言仍需觀望。
“一方面是當前市場行情發生了變化,另外優質公司此前已被搶得差不多。”華北某信托人士坦言,現在整個資本市場預期并沒有特別好,雖然新三板分層落地,但流動性會提升多少仍需觀望。
高開低走
近日,一家新三板公司在全部股份質押之后申請了終止掛牌,新三板股權退出風險引發市場擔憂。“如果沒辦法退出,那收益也沒法真正實施,說賺了多少,也只能是賬上的事情。”東部某信托公司人士稱。
當前信托參與新三板主要退出方式包括:轉板退出,做市商退出,協議轉讓退出,并購退出,普通二級市場賣出等。
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是否有風險得看具體標的公司,整體來看風險不大。一方面信托對新三板質押風控較嚴,要對企業實質盈利情況、經營可持續性、市場競爭力等進行全方位考察、評估;此外,總體而言新三板信托業務量相對較小。
據用益信托數據統計顯示,自2015年1月第一只新三板集合信托計劃問世后,當月發行產品數量便達5款,規模約6.53億元;當年二季度產品發行達到高峰,共發行29款,規模約52.37億元。
不過此后,受到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發行量和規模均出現了明顯回落。2015年第三、四季度分別發行產品13款、9款,發行規模分別約為19.96億元、9.57億元。
“下半年股災后證券類投資信托大幅縮水,凈值回調很厲害,影響了新三板整體的發行,下半年新三板信托發行持保守態度。”前述東部信托人士稱,新三板信托是證券投資類信托的分支,新三板、A股的關聯性較強,尤其從指數角度看,A股下跌三板指數也會下調。
今年以來,新三板信托延續低迷態勢。截至目前,一、二季度分別發行產品3只、2只。“一方面是市場行情發生了變化,另外優質公司此前被搶得差不多。”華北某信托人士稱,現在投資標的更難選擇了。
“今年發了一兩款,但是資金募集效果不是很理想,投資者不太認同。”前述東部某信托人士稱,主要還是考慮到新三板的投資風險較大,收益波動幅度太大,所以募集階段難度就比較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新三板投資基金12號(高特佳健康主題二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發行規模為至少10000萬元,不過最后成立規模為1720萬元。
流動性待解
2015年年底,某中型信托研發部對已發行產品研究發現,新三板信托存在項目規模偏小、沒有鎖定期、產品中較少有結構化設計等特點。
“可以看出,由于新三板股票的流動性還存在阻礙、價格波動大、標的質量良莠不齊,且信托在新三板市場的投資經驗尚未成熟,信托公司態度還是較為審慎。”該信托研發部撰文稱。
某中型信托人士稱,當前新三板最主要的問題是流動性不足,不過這方面正逐步優化,包括掛牌企業分層制度落地等。“制度逐漸完善以后,投資者參與熱情會越來越高,市場具備更高流動性之后,信托也會樂于參與。”
與流動性不足相對立的是,當前新三板市場的體量越來越大。截至6月23日,新三板市場總掛牌數達7624家,協議轉讓企業6068家,做市轉讓企業1556家;申報及待掛牌的企業共2268家。
“長遠來看新三板發展潛力還挺大,且從國家導向來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落地,還需要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未盈利企業給予資本支持。”上述東部某信托人士稱,新三板市場發展是多層次資本市場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多位信托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短期來看仍需觀望。雖然新三板企業數量較多,但優質標的并沒有增加很多;且現在整個資本市場預期并沒有特別好,雖然新三板分層落地,但流動性會提升多少仍需觀望。
另外從信托角度而言,當前投研能力也有待加強。“新三板信托還是得請投顧,信托主要負責資金募集,選擇優質投顧,設計超額激勵機制,讓他們幫助做投資決策。”前述中型信托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