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99天天亚洲_国产美女精品在线_福利午夜影院_精品国产三级a_色爱综合欧美高清

合格投資者提示
根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第五條,投資管理資產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于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一)
    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
    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
    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我是合格投資者
取消
與時俱進 推動互聯網時代下我國金融改革與發展
發布時間:2016/03/25

隨著互聯網蓬勃興起并在我國廣泛應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金融業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不斷推動自身改革與發展,快速縮小了與西方發達國家金融業在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差距。

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同志于1998年組織對電子商務和網上銀行開展了細致深入并極富前瞻性的研究,為互聯網時代我國金融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基礎理論依據。十幾年后的今天,在大數據、智能芯片、移動互聯和云計算等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浪潮下,當年研究報告中“互聯網金融服務對我國金融業產生深刻影響”的預測現已成為現實。目前,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如火如荼,網上銀行、網上證券、網上保險已經全面普及,網絡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等新興業態的探索和發展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互聯網時代下,如何與時俱進,把握信息技術創新浪潮所帶來的新紅利,推進我國金融改革與發展,進而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值得我們深思。

一、互聯網時代金融改革發展面臨的新要求

黨和國家對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如何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落實“互聯網+”國家戰略,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實現金融深化,已經成為黨和國家對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新要求。

社會公眾對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新要求。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社會財富總量快速積累,據估計,截至2014年末,我國居民個人財富已超過百萬億元,公眾的財富管理意識和需求也明顯增強。如何拓寬居民投融資需求,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是社會公眾對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新要求。

金融形態變化對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新要求。金融創新的驅動下,綜合化、集團化經營探索不斷擴大目前已成為大趨勢。金融機構橫向業務合作、股權交叉投資越來越多,其業務范圍和風險暴露已經跨越了原有的行業劃分,使監管重疊與監管真空并存問題更加突出。如何適應金融形態發展變化是金融改革與發展面臨的新要求。

二、互聯網時代金融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展望

包容創新,支撐普惠金融發展。互聯網一方面可有效彌補傳統金融物理網點和基礎設施的不足,有助于改善金融體系的深度、廣度和可獲得性;另一方面,其網絡特征有助于緩解貧困地區和低收入群體金融服務的高成本支出和規模不經濟,降低服務成本,擴大服務邊界,利用特有的網絡效應保障服務收益。兩方面的結合使普惠金融更具可持續性,有助于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

重塑結構,助力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通過建設互聯網信用體系和風控體系,更有效識別風險,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助于促進我國金融結構優化,有效提升直接融資占比,解決長久以來我國一直面臨的企業多、融資難,資金多、投資難的“兩多兩難”問題。

跨界融合,促進我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互聯網和金融的融合發展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試驗田,新的金融業態發揮的“鯰魚效應”所引發的自主利率市場化進程,相比政府直接推動更易被行業接受,更加符合黨中央提出的“市場發揮決定作用”和“創新發展”戰略。

走向世界,提升我國金融國際競爭力。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信息網絡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信息網絡為連接的全球一體化金融市場,為我國金融機構“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空間。在全球化背景下,數字化、網絡化金融服務體系的構建不僅降低了金融機構運營成本,其帶來的金融規則發展變化還為我國掌握國際話語權、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可能。

規范有序,不斷完善宏觀調控與金融監管。綜合經營、集團經營已成為我國金融業發展大勢所趨,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止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能夠更為全面、及時、敏銳地洞察我國金融業發展變化,提升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的有效性。

三、互聯網時代下金融改革和發展需正確處理的幾個關系

互聯網的出現,讓金融業有了從服務的渠道和效率等方面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重要技術基礎。對此,既要有感性的期待,也要有理性的思考。要看到互聯網不僅提升了金融業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也加劇了風險傳染性、高關聯性等特征,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實現創新與穩定、安全與便捷的動態平衡將為互聯網時代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互聯網時代下金融改革與發展這樣一個典型的復雜系統,政府既要更加注重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不斷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創造公平競爭的生態環境,還要注意互聯網時代特征,新生事物要多觀察,給市場留足空間,在發展中促規范,在創新中控風險,進而實現整個系統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正確處理創新與穩定的關系。互聯網帶來的生產力變革必然會對傳統行業長期穩定運轉形成沖擊,金融改革與發展要主動擁抱創新,適應新生產模式帶來的挑戰,在一定范圍和規模內,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應以包容開放的心態鼓勵金融創新。同時,要時刻注意創新與風險并存,在金融監管方面,要以法律法規為準繩、以風險控制為核心,做到“包容而不縱容”。

正確處理安全與便捷的關系。安全是金融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沒有安全,就談不上金融穩定,更談不上金融普惠發展。互聯網時代,網上金融服務涉及賬戶管理、個人信息、金融交易等方面的敏感信息,其產品的規范性與安全性至關重要。在開展金融創新時,要始終把客戶權益放在首位,在提供便捷金融服務的同時,切實保障客戶金融資產的安全。

每一次大的金融創新都伴隨著科技進步與技術變革,互聯網時代對于金融改革與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隨著《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互聯網金融結束野蠻生長,進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希望互聯網金融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指導下,防范風險,守住業務發展底線,實現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發展生產力、服務實體經濟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