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99天天亚洲_国产美女精品在线_福利午夜影院_精品国产三级a_色爱综合欧美高清

合格投資者提示
根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第五條,投資管理資產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于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一)
    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
    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
    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我是合格投資者
取消
信托公司業務轉型需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發布時間:2012/07/10

歷史上看,2005年《商業銀行理財管理暫行辦法》公布應該是對信托業務的一次很大的擠壓,這一政策出臺后,信托業界曾經一片哀嘆,但此后銀信合作卻將信托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今,信托業正昂首邁向下一個“五萬億”,整個外部環境變化使之面臨更大挑戰。在金融界兄弟行業——基金公司、券商、保險等投資松綁的政策風聲不斷之時,信托未來轉型與發展之路成為必須深思的問題。本報記者就上述相關問題采訪了信托“一法兩規”的起草人、金融法專家蔡概還和興業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華輝。

記者:近些年信托業快速發展,您認為原因是什么?現在包括券商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創新發力,這對信托行業是一種擠壓還是新合作的開始?如果您認為是后者,合作的機會在哪里?

蔡概還:信托業這幾年快速發展,除了我國財富增長滋生理財需求外,得益于銀監會對信托公司的科學監管,得益于信托新辦法對信托公司的科學定位,即為代客理財的資產管理機構,這構成信托業快速發展的基礎。而信托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則來源于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內控,特別是市場化的薪酬績效激勵機制,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和市場化規律辦事,構筑了信托業不斷創新和發展的引擎。

從信托發展的外部環境來看,參與資產管理的金融機構增多,帶來了既有擠壓又有合作,既有競爭又有機遇。競爭對手多了,會擠壓信托的盈利空間,但我國當前理財需求很多,更多金融機構的介入,可以使市場資源得以更充分挖掘,增加更多業務機會。更何況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不允許直接從事實業投資,很多業務還得借道信托,銀信合作已很平常,證信合作、信保合作、信基合作等也不無可能,而事實上各種合作也正在開展。進一步而言,有效的合作還有利于信托風險的把控。

楊華輝:從市場供求基礎看,在投資者需求增度不變時,更多的機構來提供更多的理財產品或服務,必然會帶來供給增長大于需求增長,部分信托產品和服務將會被其他機構的產品替代,競爭由此加劇。這是所謂擠壓的一面。

但應看到其中也蘊育著許多合作的機會。其一,放松管制為合作提供了更多空間。此次券商等兄弟行業創新的主旨是放松管制,包括進一步放松創設產品的限制和代銷金融產品的范圍。但券商進一步放開產品創設的限制之后,也并非所有的理財產品都能創設,加上術業有專攻,仍需要借助信托公司的人才、經驗和平臺來合作創新。同時,券商既有向信托公司采購或代銷產品的需求,也有通過信托公司渠道銷售產品的需求。其二,券商等機構創新度更活躍,將會促成更多的金融服務產品落地,這樣會將原來的潛在需求變成現實的消費能力,理財市場的蛋糕將會進一步擴大,比如一站式的金融服務或包含多種功能理財服務在內的全能型賬戶的開展等。

記者:客觀而言,目前在銀行理財、私人銀行業務發展之外,券商資產管理發力等對于信托業務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擠壓,在競爭中信托公司處于何種位置?信托公司應當如何面對?您如何看待信托公司轉型問題?

蔡概還:首先,理財對信托公司來說是主業,而對其他金融機構來說是副業。副業的特點是受限較少、鼓勵創新,往往在開始階段得到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對此,有些信托公司看到理財市場標準不一,不夠公平,顯得急躁。這也是事實。但我認為,其他金融機構理財具有隨意性,合適了多做,不合適了可以隨時叫停,不會因此活不下去。而信托公司不行,不讓理財意味著丟掉飯碗。因此,我認為信托公司不應該放松要求,應認真按照每一類業務的國際慣例和標準,把產品做的越來越精細化,扎扎實實一步一步走好。其實信托公司大可不必驚慌,且不說信托公司是我國合法的信托理財的正規軍,做主業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而其他金融機構很難在現有基礎上建立起完全市場化的激勵機制。

另外,我作為證券法修訂工作組成員和基金法起草組成員,我一直認為,在我國誠信建設還很落后、內部防火墻設立難度較大的情況下,金融機構自身急于拓展副業可能會影響主業的科學發展,同時還可能被一些不法之徒用來謀取不當利益,因此我認為其他金融機構開展理財不宜親自操刀上陣,而應該通過金融控股模式實現包括理財業務在內的綜合經營。

我認為在2007年信托新辦法出臺以后,信托公司已經成功實現了轉型,真正按照信托原理開展信托業務,我認為這一定位無需再變。如果非要說轉型的話,我認為可以說信托公司在業務模式上的轉型。

楊華輝:這種“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局面對整個金融市場的各類機構影響都是巨大的。就信托行業而言,最為顯著的現象莫過于理財市場的“大信托化”,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可以發行具有信托性質理財產品,信托公司對信托產品的壟斷經營權實質上不復存在。這就等于將每個信托公司置身于整個金融理財市場參與競爭,而非僅僅是信托行業內的競爭。結果就是,信托公司行業的分化、整合與轉型。中國整個經濟社會都在轉型,我們可以從許多金融、非金融領域的轉型來理解信托轉型的步履維艱。

信托公司的轉型實際上也一直在發生:2002年全行業整體恢復營業時,整個行業從業機構數量從上千家一下壓縮到59家,以集合信托計劃的產品狀態開始重新步入金融市場,這就是轉型;2007年“新兩規”出臺,合格投資人制度實施,這也是轉型;近兩年《凈資本管理辦法》實施、信托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等也是轉型。

目前信托公司整體上確實比較低調。信托公司整體上定位于私募,公開宣傳做的少;監管政策對信托公司的“收”多于“放”等都是形成“動靜不大”的因素。

記者: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信托公司如果要實現并完成轉型,還需要哪些條件?未來轉型方向是什么?

蔡概還:信托業務主要有兩大塊,一是公募,二是私募。先說公募,如資產證券化、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基礎設施信托基金等,該類業務的開展需要國家的批準和試點。我認為發展實業投資基金,有利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信托公司應當大力呼吁,積極推動試點并實現業務轉型。其次是私募,這是目前信托公司的主要業務,它由業務人員“自下而上”地挖掘市場資源并加以拓展,業務的模式和種類在不斷變化。我認為信托業務不能生硬轉型,不能主觀臆斷進行產品創新。要想做得好,應該加強市場需求研究,準確把握市場需求脈搏和客戶的需求變化,不斷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各類信托服務,實現業務的多極化和多元化。

就私募業務而言,當前信托公司開展得還不夠理想。主要是理財收益大都未和其自身的管理能力掛鉤,在自主管理方面形成品牌的不多,而在某一個投資領域能在國內居于行業前列的則更少。我認為信托公司在實現業務多元化的同時,應當逐步向基金化業務轉型,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說現有信托業務其他金融機構可以模仿的話,高超的資產管理能力才是無法取代的。

不管是公募還是私募,未來中國的市場肯定很大。信托公司宜苦練內功,引有用人才,建科學機制,等待市場機會的來臨。

楊華輝:現在其他金融板塊的創新改革,從產品到營銷的擠壓與促動,必然會對信托公司轉型提供動力,包括催生新一輪監管層對創新的支持。這雖未必是信托公司轉型的根本原因,但必然會促進信托公司轉型步伐的加大和加速。

完成當前轉型任務條件很多,簡單概括是“三個三”:信托公司內部三要素的進一步提高:人才、機制、經驗;行業層面三要素的發展:自律、監管、競爭規則;宏觀經濟和制度環境三要素的支撐:經濟穩定、制度健全、投資者成熟。

信托公司的轉型大方向應當是成為現代化財富管理服務的提供商。簡單說,信托公司轉型目標就是財富管理,路徑上一要產品服務多元;二要管理機制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