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在拋售中資銀行股獲利后,外資機構又將“撈金”的目標轉向了中資信托公司。
近日,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和摩根大通兩家外資金融機構稱,將分別入股國內中糧信托、百瑞信托。經濟導報記者發現,此前摩根士丹利、蘇格蘭皇家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均有入股國內信托公司的行為。一時間,信托公司的股權成為外資爭相投資的香餑餑。
“隨著國內信托業發展,信托公司的業績愈發搶眼,空間越來越大,外資入股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26日,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分析師李?對導報記者表示。而廣發證券(000776,股吧)分析師王立才也認為,從上述舉動可以看出,參與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股改、上市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后,外資正在中國金融領域開始新一輪投資。
不過,在這輪入股潮中,國內信托業除了獲得資金支持外,很難有其他利好體現。李?表示,雖然外資入股由來已久,但現在還沒有看到國內信托業引進國外先進管理觀念,仍是按照國內的模式運作。
棄銀行轉信托
隨著近年來信托公司日益壯大,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對持有信托公司股份表現出濃厚興趣。
21日,摩根大通方面表示同意收購百瑞信托有限公司19.9%股權。而就在3周前,加拿大第四大銀行蒙特利爾銀行也宣布,將收購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旗下的中糧信托19.9%的股權,把業務擴展到中國的高凈值機構客戶。
資料顯示,百瑞信托是由鄭州信托投資公司改制而來,截至2010年底,總資產為14.4億元,位列全行業的第31位。中糧信托雖然是2009年剛剛成立的信托公司,但由于背靠世界500強的中糧集團,近兩年發展勢頭迅猛。
“除了有獲取信托牌照形成在信托業的布局外,更多地是看好信托業發展空間。”對于外資金融機構的蜂擁進駐,李?對導報記者說。王立才則表示,外資正在中國金融領域開始新一輪投資。他認為,盡管外資金融機構套現銀行板塊主要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但對外資而言,參與中國銀行業股改、上市獲得豐厚投資回報后,這些中資銀行股似乎到了收獲期,信托業則成為外資的新目標。
李?表示,外資金融機構早在數年前就已經開始在國內信托市場布局。如2008年2月,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就獲批收購聯華國際信托(現興業國際信托)19.9%的股權;同年8月,新華信托經中國銀監會批準,于2009年1月吸收巴克萊銀行入股并增資擴股至6.2112億元;此外,還有摩根士丹利作價2億元入股杭州工商信托,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下屬麥格理資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入股華澳信托等。
對此,李?認為,隨著國內信托業發展,信托公司的業績愈發搶眼,外資機構提前布局也在情理之中。
導報記者注意到,雖然多數信托公司2011年的業績均無從查起,但是總體看,信托業去年的增長速度已經大幅超過基金和保險業。相關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信托行業資產管理規模達到4.5萬億元左右,相對于2010年底的3.04萬億元增長48%,增速遠遠領先于同期保險業19%的漲幅。
此外,目前僅有的兩家信托上市公司公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其表現甚至好于上市銀行的成績單。如安信信托(600816,股吧)(600816)5日發布的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5億元,同比增長110.54%;而此前,陜國投A(000563)公布的2011年業績預告顯示,受信托手續費等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影響,公司盈利出現大幅上漲,預計業績同比增長60%至110%之間。而同期,上市銀行預計的凈利潤增長幅度均在40%左右徘徊。
未來將釋放最大效應
當然,外資的入股并非僅對其一方利好,對于信托公司來說,也意味著存在受益空間。
“在信托業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時,很多信托公司凈資本存在缺口,限制業務進一步拓展。所以外資的引入無疑成為信托公司緩解壓力的有效途徑。”一名信托公司的業內人士對導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雖然信托公司發展迅速,但其補充資本的渠道頻頻受制,導致其經常陷入后繼乏力的困境。比如此前,由于以往融資類銀信合作業務占比過大,并規避信貸監管政策以表外資產向企業融資,引起監管層關注。為限制融資類業務并防范背后風險,監管層2010年9月出臺了《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簡稱《辦法》),將信托公司的信托資產規模與凈資本掛鉤,并通過對凈資本的約束來對信托公司的業務進行風險約束。
根據《辦法》規定,信托公司凈資本不得低于人民幣2億元,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且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由于大量融資類銀信合作和房地產信托等高風險系數業務存在,包括中融、湖南信托在內的眾多信托公司爭相增加注冊資本金。如去年12月,中海信托再度增資擴股,注冊資本金由12億元增至25億元。而近期蒙特利爾銀行和摩根大通兩家外資金融機構入股,無疑為中糧信托和百瑞信托兩家公司補充資金提供了較大幫助。
“銀監會對外資入股持鼓勵態度,也是想提高國內信托公司的實力,減少行業風險。”李?認為,在外資金融機構的爭取以及監管部門的支持下,預期會有更多的信托公司引入外資。
不過,外資入股能否釋放出最大的利好能量,還未可知。李?認為,“銀監會希望通過外資入股,國內信托業可以借鑒國際經驗,讓信托行業的運營更加規范、全面。但是,目前外資在國內信托公司起不了多大作用,有外資和無外資的信托公司在經營方面并沒有區別,大家依舊是照著國內的模式運作。”
“有可能存在的是,在信托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外資機構拋售手中股份,從中獲益,然后尋找新的投資對象。”上述信托業人士對導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