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隨著A股市場開始較大幅度調整,過去兩年取得了輝煌戰果的陽光私募也隨之退去了浮躁,進入了行業發展的平穩期。而近年來,券商資管、基金專戶也在穩步發展,且發展勢頭絲毫不弱于陽光私募。據統計,2011年,陽光私募的募集資金管理規模為1000多億元,而券商集合理財的管理規模達到了1368億元,基金一對多專戶的管理規模亦為500億元左右,全新的多元化私募時代已經來臨。
陽光私募基金:以創新求發展
陽光私募在經歷前兩年的高回報以及隨之的高速增長之后,2011年整體業績并沒有太多亮點,不僅規模上無太大增長,產品虧損達9成以上,且部分產品遭遇發行困難乃至清盤。事實上,陽光私募除因大環境而陷入暫時的困頓外,過多復制公募基金的經營管理模式,也是造成陽光私募遭遇發展瓶頸的原因之一。為此,國金證券研究所指出,陽光私募未來要發展,就要走一條以創新求發展之路。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產品創新,也體現在與券商資管、基金專戶的差異化競爭等方面。
事實上,在2011年盡管發展遭遇瓶頸,年輕的陽光私募依舊展現了自身的活力。創新型私募異軍突起,開創了新的盈利模式,在各類理財產品中表現頗為搶眼,也為行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其中,對沖策略型在熊市中表現較為出色,從而迅速崛起成為私募業“新貴”。該類型私募在低迷的行情中展示出較強抗跌性,大部分產品實現正收益,且均以較大幅度戰勝同期指數,在私募普跌的背景下憑借穩定的收益突出重圍。
而且,《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業務指引》的發布,給予了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合法身份。首只對沖信托產品也于去年底問世,標志著陽光私募迎來了新的投資藍海,2012年整個行業將在對沖之路上有更好的表現。
券商資管:集中資源優勢突進
2010年7月28日,國內首家“券商系”資產管理公司——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此后,一些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單飛”對行業的促進不小,在制度激勵和產品創新上均有不小的進步。據國金證券統計,2011年共有109只產品推廣發行,112只產品成立;截至2011年9月末,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管理規模共計1501億份,相比二季度末增加了9億份,相比2010年年末增加了197億份。面對日趨激烈的同業競爭,券商資管在產品數量、管理規模擴張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產品線。
盡管2011年受市場下跌的拖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凈值普遍縮水,但整體表現仍好于市場平均水平。126只成立滿一年的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19.83%(包括大、小集合在內);27只成立滿一年的以債券為主要投資標的的限定性產品表現相對穩健,平均收益率為-4.58%。而同期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4.77%,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1.61%。
與陽光私募不同的是,證券公司擁有經紀業務、投資銀行、研究業務、資管業務、融資融券、直投業務以及產業基金等與投資相關的多條業線。因此,通過整合各業務條線資源,“集中各方力量為我所用”,是資管業務的獨特優勢。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經紀業務服務轉型、投行和直投業務的逐步壯大,資管業務有望借助各業務鏈資源的整合契機,拓展客戶資源和加快產品創新。
基金專戶:主打個性化服務牌
近年來基金專戶的發展,已然使其成為私募行業“三足鼎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去年底開始,更有十多家基金公司集體獲得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專戶)資格,并開始馬不停蹄地上報產品方案,預示著在2012年,針對私人大客戶、大機構的專戶產品將成為2012年中小基金公司的發力點。
據業內人士介紹,基金公司的專戶“一對多”可以對部分大客戶進行專戶、個性化的理財服務,這是基金專戶的最主要優勢。隨著專戶業務的穩步推進,基金專戶理財可以根據中高端客戶的需求和風險偏好,設計個性化的產品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雖然整體實力無法與大基金公司匹敵,但對于特定品種的專戶產品,一些公司的優勢仍然十分明顯。這或許就是基金公司專戶發展的驅動之力。
此外,由于基金公司在制度的規范性以及風險控制方面更有優勢,因而也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的目光。
專家指出,中國富裕居民風險偏好特征的日趨分化與私募基金行業參與者的多元化和投資風格差異的拉開,兩者將同步并進。隨著富裕居民投資理財知識的普及和思路的擴展,以及私募基金行業最初通過商業銀行渠道繼而直接面對更多潛在客戶,私募基金在提高自身投資能力和經營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好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將在摸索中走出既借鑒國際經驗、又帶有中國特色的行業發展之路。
如何推動這個全新的私募時代更好發展,特別是在熊市之中如何把握投資機遇?即將于2月17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私募基金年會”,將圍繞“私募邁入多元時代”的主題,展開一場高層與業界的對話,全面深入探討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各項話題,或將帶給業界以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