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向各銀保監局信托監管處室(遼寧、廣西、海南、寧夏除外)下發《中國銀保監會信托部關于進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64號文”),要求下半年監管部門根據“有保有壓、有升有降、有進有出”的原則,積極推進信托業“治亂象、去嵌套、防風險”等各項監管工作。
從“64號文”來看,下半年信托監管的重點內容主要包括督促轄內信托機構立足信托本源加快轉型,優化信托業務結構,堅決遏制信托規模無序擴張;嚴厲打擊信托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和有力有效處置信托機構風險等。這無疑為下半年信托業監管重點指明了明確方向。
自1979年10月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我國信托業發展已近40年。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信托資產規模22.70萬億元,比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了13.50%。2019年一季度末信托資產余額為22.54萬億元,較上季末下降0.7%,降幅進一步縮窄。從歷史來看,近年來,商業銀行通過信托通道加杠桿直接推動了信托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在龐大的信托管理資產中,通道類業務規模占比不斷增加。由于事務管理類信托風險準備計提系數更低,一般將通道類業務劃分在事務管理類,截至2018年,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達到13.25萬億元,占比為58.36%。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新增信托貸款整體也呈現負增長。信托行業增速放緩反映行業經營環境的變化:一方面,宏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制度紅利消失,必然導致中國信托業由高速增長向穩步增長轉變;另一方面,隨著實體經濟下行,個別項目風險顯現,信托公司也必將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積極謀求轉型升級,推動行業向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轉變。2018年4月,《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提出了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就是要減少存量風險,嚴防增量風險。
而中國銀保監會明確2019年下半年信托行業的監管重點,顯然是在貫徹落實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的“防風險”以及“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托業嚴監管態勢或將常態化。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信托公司累計收到銀保監系統開出的罰單62張。從信托公司被罰事由看,主要涉及業務違規、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內控制度等,且監管處罰事由有更具體和明確的趨勢。可以認為,信托罰單金額上升,加上違規事項明確,顯示除了傳統的事前監管外,事后監管的違法成本也在提升,從而讓行業更為規范。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嚴格落實“房住不炒”的總要求,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和現行房地產信托監管要求,中國銀保監會密集出臺措施,從5月“23號文”嚴格規范房地產信托業務,到7月伊始針對部分房地產信托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托公司開展約談警示。這些措施要求顯然有助于遏制當前房地產信托業務過快增長的態勢。
客觀而言,鑒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監管層加強信托業風險監管勢在必行。對于信托業來說,只有建立信托業發展的中長期戰略規劃,才能跳出頻繁整頓的生死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