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日前,中信信托廈門財富管理中心正式開業,這是中信信托繼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之后的第7家財富管理中心。“借助廈門財富中心的落地,中信信托將把服務半徑輻射至福建、臺灣等地區,進一步關注閩商、臺商的家族財富安全,為他們提供包括家族信托在內的家族財富管理與傳承等綜合金融解決方案。”中信信托副總經理涂一鍇說。
可以看到,在紛紛探討業務轉型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悄然加快了財富管理業務的戰略布局。
信托制度:財富管理業務的天然土壤
近年來,隨著信政合作業務收緊、房地產業務放緩、證券類信托萎縮以及金融同業競爭的加劇,信托業的傳統業務模式受到了嚴峻挑戰。相比之下,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成為了被業內寄予厚望的一大轉型發力點。
涂一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高凈值人群以及家族企業比以往更加重視財富安全,更迫切地需要與自身情況相匹配的財富規劃建議。而這恰恰正是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業務可以逆勢而上的關鍵時機。
根據我國《信托法》的規定,信托財產的獨立性與閉鎖性使其擁有了權益重構、風險隔離等多重功能。同時,信托財產可以通過制度設計分為多個部分,這些資產彼此間的風險也相互隔離。這能更有效地幫助高凈值人士隔離企業資產與家庭資產,保障其財富安全。
據介紹,中信信托一方面發揮自身在資產端的優勢,著力構建起符合高凈值客戶資產配置需求的產品線;另一方面則充分利用信托制度的優勢,依托于專業的人才隊伍、穩健的風控體系、科學的運營系統,為客戶量身打造專屬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信托公司:發力布局財富管理業務
財富管理是以客戶為核心,通過分析客戶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發掘其財富管理需求,為其制定財富管理目標和計劃,平衡資產和負債,以實現財富的積累、保值、增值和轉移。當前隨著信托業回歸本源,跨境、跨領域資產配置功能日顯創新化和個性化,加之在信托產品創新加速的大背景下,出于風險隔離、運作獨立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將原有的財富管理團隊剝離出來,成立財富管理中心或者是參股設立財富管理專業子公司。
舉例來看,中信信托2012年起開始發力布局財富管理業務,目前在北上廣深設立了7家財富管理中心,服務的高凈值客戶累計已近9萬人;中融信托推出了“中融財富”品牌,迄今“中融財富”團隊遍布全國31個重點城市,擁有3萬多名高端自然人客戶及1100余家機構客戶。
財富管理:風控文化和業務體系的再造
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信托業務本源是信托公司轉型破局的關鍵。然而,對于大多數擅長于私募投行業務的信托公司而言,投行文化盛行,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轉型之路困難重重。人才隊伍、考核機制、風控體系、業務流程等都需要重新建設。
涂一鍇表示,過去中信信托財富管理中心的核心職能就是以銷售公司自主開發的信托產品為主。在2010年至2014年狂飆突進的年代,為投行部門銷售產品、解決公司產品銷售壓力是第一要務。“當然,這也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縱觀國內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歷程,產品銷售是財富管理早期發展的第一階段。信托公司在這一階段逐步建立起一批優質的自有客戶資源。然而,目前需要從以產品銷售為導向的銷售行為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綜合財富管理提升。”涂一鍇說。
基于新時期財富管理的新理念,包括信托在內的諸多財富管理機構需要著手打造全方位、多元化、開放式的服務平臺。可以看到,在財富管理市場,已有信托公司把目標聚焦在金字塔塔尖的超高凈值客群及企業家族的綜合服務上,家族財富管理成為決勝私人銀行等財富管理機構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