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自7月證監會公布新“八條底線”以來,靠通道業務起家的基金子公司面臨巨大壓力,業務陷入停滯;信托公司意外獲利,不少私募發行開始回歸信托平臺。
在經濟不振、A股走勢不明朗的背景下,三季度以來,私募產品發行數量逐月下滑。據朝陽永續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7、8、9三月新發產品數分別為6660只、5244只和3116只,9月產品發行數量不及7月的一半。與此同時,集合信托9月份成立數量和規模也出現下滑,共計48家信托公司成立370款集合信托產品,同比下降接近三成;合計成立規模為712億元,同比下滑兩成。
與此相對應的是,集合信托下的證券類信托的成立規模和成立數量卻出現回升。用益信托數據顯示,9月份證券類信托的成立規模為96.77億元,同比增長225%。
此外,中登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信托賬戶新增A股開戶數急速上漲。上半年的信托賬戶新增A股開戶數為1354戶,而三季度新增的開戶數達到1688戶,3個月的開戶數已經超越上半年的總和。
記者從深圳一家信托公司了解到,該公司證券部近幾個月的業務量明顯增加。對此業界人士認為,此種情況或許是資金借道信托進入股市。
3個多月過去,“八條底線”對于券商、基金子公司的影響逐漸顯現出來。多位銀行及私募人士表示,已將通道方由基金子公司換為信托。根據基金業協會的數據,三季度以來,基金子公司備案數量逐月下滑,三個月分別備案804只、786只和608只;而根據目前的備案情況,預計10月份的備案數可能不及7月份的一半。原先通道業務占比大的子公司受到的影響更大。從協會披露的數據看,曾經的巨頭民生加銀資產管理公司、中信信誠資產管理公司,以及泰信、華宸未來、東方、國海富蘭克林、上投摩根旗下子公司都已連續3個月未有新產品備案。
對此,不少基金子公司表示,現在摸不清局勢,并不是備案產品的好時機。暫時以觀望為主,等新規落地后再考慮備案產品。
而面對資金的回流,信托公司并沒有太過興奮。深圳一信托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更為注重的還是如何轉型。近期資金大量回流,除了券商、基金子公司在“八條底線”壓力下被迫停止通道業務,導致大量資金通過信托渠道進入A股外,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樓市的影響:限購政策頻出,資金借道私募配置股票的需求有所增加。而實際上,通道費率大幅下降,信托公司的獲利空間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