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監管層對信托登記制度建立的探索已歷經幾載,自今年初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信登”)獲批籌建并正式啟動組建工作以來,信托公司對于中信登的落地頗為期待。
10月12日,安信信托的公告傳遞了中信登的最新進展。公告顯示,公司擬以固有資金1.5億元認購中信登設立時的出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目前信托公司已經開始認購中信登股權。業內人士透露,中信登將由財政資金和信托公司共同出資設立,設立地點在上海,計劃注冊資本為30億元,參與信托公司或將占行業三分之一左右。
在信托公司出資意向上報籌備組后,還需經過籌備組討論才能確定最終的發起設立者以及認購額度。
多年探索后謹慎落地
“中信登獲批后便成立籌備組進行公司籌建,這是今年監管工作的重點,各方都力求年內落地。”一家同樣有意作為發起股東的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籌備組主要由監管人士組成,除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文海興之外,上海銀監局紀委書記張榮芳也在籌備組中。
實際上,上海也是最早進行信托登記探索的地區。2006年,上海浦東新區成立國內首家信托登記中心——上海信托登記中心。
按照上海銀監局和浦東新區金融辦的設想,信托登記中心初期以信息登記為主要建設目標,初步建立數據庫和檔案庫,對風險聚集提供早期預警;中長期目標是實現信托受益權登記和轉讓;最終,協調工商、證券登記中心、房地產登記中心等,實現信托財產登記的功能。
雖然注冊信托公司超過三分之二,但其功能止步于信息登記階段,影響也在業內逐年淡化。
據了解,在銀監會批準前,上海市及浦東新區政府已在醞釀將上海信托登記中心改制為全國性信托登記公司。時隔兩年多后,全國信托登記公司終于落地在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中發現,多家信托公司人士均對中信登的成立有所期待。中信登將是信托解決流動性弊端,實現產品的非標轉標以及財產權風險隔離等問題的基礎。
“任何金融產品的流動、證券化都有兩個基礎條件,登記制度和信息披露,平臺相當于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證券化,進行流轉交易是下一步工作。”某有意向認購中信登股權的信托公司人士稱。
仍在征求意見中的《信托公司條例》(代擬稿)中明確要建立信托登記制度、統一全國信托公司信托財產、產品的登記托管,保護信托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過,多位信托公司人士均稱,中信登的登記范圍將主要從產品啟動。
信托公司的登記流轉構想
信托公司希望信托登記制度完善有兩個動因,一是真正實現非標轉標,盤活信托財產存量、實現信托受益權的流轉;二是解決財產權登記問題,通過登記實現權益的信托化,如股權、土地等。
如果實現財產登記,通過信托實現隔離的資產將不局限于現金,各類權益都可以通過登記信托化,形成獨立資產,解決交易稅的問題,現在信托公司著力發展的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都屬于財產權信托。
對于流動性方面,一位信托公司高管認為,登記制度建立的下一步肯定是流通交易平臺的搭建。中信登會起到市場引導作用,比如推進REITS的發展,實現房地產信托從現有還本付息模式向設立長期的產權交易模式過渡。固定收益信托將完成非標轉標,實現標準化的信托受益權轉讓。
衍生來看,信托資產流動性增強之后會吸引大量的機構投資者加入,以及出現衍生金融業務,如信托受益權抵質押等。
同時設立中信登也是一種信托的互聯網化探索,比如信托產品選擇在平臺發行,認購投資人進行取得憑證,隨意流通轉讓等。
但實現構想的路上仍面臨諸多阻礙。如財產權登記的實現,同時需要多個政府部門配合,如果沒有配套制度,僅交給登記公司一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于產品登記,上述高管表示,從信托法角度,當信托資產委托給信托公司就完成了信托的登記,如果無需流轉或財產權登記,那么在信托公司內部就可以實現信托目的,無需再到登記公司。
這也是之前的信托登記平臺難以運轉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信托公司高管稱,如果完全以市場化形式運作,難免需求不足。中信登應該對部分產品做行政化登記要求。但是從信托公司的角度看,還是希望多遵循市場化,去行政化、去監管化更有利于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