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盡管房地產信托依然備受熱捧,但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共發行集合信托產品1284款,其融資規模為2104.53億元,同比去年減少177.01億元。分析人士認為,監管層的嚴控是今年以來信托市場融資規模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最近幾年,盡管信托業發展較迅速,并以10.91萬億元的資管規模成為僅次于銀行業的金融服務業“老二”,但隨著國內經濟高速增長周期的逐漸結束、資管市場監管政策逐漸放松,以及金融機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信托業原有的制度優勢正在喪失。
成立規模縮水超三成
從去年開始,在市場利率化提速、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以及“泛資管”時代的沖擊下,信托融資功能優勢的喪失使得信托業的發展承受了前所未有壓力,并導致信托市場融資規模放緩。
進入2014年后,由于信托產品創新能力不明顯,信托市場融資規模也在進一步惡化。以集合信托產品為例,來自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國內共成立集合信托產品1202款,其融資規模為1409.8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融資規模減少了635.68億元,降幅為31.08%。
在產品的發行方面,今年一季度共發行集合信托產品1284款,其融資規模為2104.53億元,同比去年減少177.01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層的嚴控是今年以來信托市場融資規模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去年下半年以來,信托剛性兌付危機頻發,為了規范信托市場,監管層要求信托公司提高風險門檻使得企業的融資需求下降。與此同時,監管層擬叫停第三方代銷信托的聲音從去年底以來就不絕于耳,多家銀行今年暫停或減少了代銷業務,導致信托產品的銷售遇阻。另外,高收益的互聯網貨幣基金的興起,也給信托市場需求端帶來了直接的沖擊。
房地產信托最受追捧
記者發現,在今年信托市場發展進一步趨緩的情況下,房地產信托依然是各信托公司的主推業務。
來自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成立207款房地產集合信托產品,以468.35億元的融資規模位居四大信托產品之首,所占市場份額高達33.22%。另外,基礎產品信托在今年一季度的表現也相對較好,成立的197款產品融資規模為256.70億元,以18.21%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位。而排在第三位的金融類和工商企業類集合信托產品,一季度融資規模分別為203.82億元和294.6986億元。
海德資產管理中心首席分析師楊致遠告訴記者,在信托市場整體較為低迷的情況下,房地產信托受到大家追捧,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房地產信托的收益在所有信托產品中一直以來是最高的。以今年成立的房地產集合信托產品為例,其平均年收益為9.62%,遠高于行業平均年收益8.84%。
其二,去年以來,雖然房地產信托出現了兌付危機,不過在“剛性兌付”神話面前,每次房地產信托兌付危機都能化險為夷,所以即便有風險,同樣會得到投資者的追捧。
最后,目前地方融資和房地產融資占據了信托公司業務的半壁江山,在沒有發展更好的其它業務之前,信托公司只好將業務放在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業務上來。
經營拐點已真正到來
楊致遠認為,在目前的“泛資管”時代,信托公司的傳統業務正遭遇來自其他金融子行業的激烈競爭。雖然目前信托業成長的拐點還沒有到來,但經營拐點已經到來卻是不爭的事實。“從去年開始,各監管部門就陸續推出了資產管理新政,賦予了其他資產管理機構的理財產品也具有了類似信托產品的私募融資功能。另外,隨著資管通道被打開之后,包括券商、基金均可以開展類信托的業務。而去年下半后,商業銀行的資管時代又來臨。”楊致遠說,雖然信托業發展的理財市場基礎依然雄厚,但在“泛資管”大背景下,勢必會對信托業“通道業務”的沖擊在所難免。
楊致遠表示,如今信托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信托業以前那種依托制度紅利發展的優勢已不復存在,如果信托業不創新經營模式,顯然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新的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