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99天天亚洲_国产美女精品在线_福利午夜影院_精品国产三级a_色爱综合欧美高清

合格投資者提示
根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第五條,投資管理資產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于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一)
    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
    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
    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我是合格投資者
取消
信托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發布時間:2012/03/06

去年12月,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強調,當前要嚴守風險底線,不斷完善風險防范制度,加強外部監管和內控,提高風險管控能力。此后在多個場合,尚福林不斷強調“守住風險底線”,并繼續明確了風險底線的定義: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對于信托行業來說,信托最大的風險是什么?信托的風險又該怎么防?

與其他金融機構比較,近幾年來信托的風險應該是最小的,沒有發生一例到期不能兌付的情況。在金融危機肆虐的背景下,與公募基金及銀行理財等代人理財渠道不斷爆出的虧損比較,信托的確讓人更加信任。也正因為如此,信托被很多人稱之為“高收益債券”,幾年中信托的資產規模從幾千萬元爆發式地增長到了近5萬億元。所以如果僅僅從近幾年的表現上看,信托絕對是最可以令人放心的一個行業。但是,在信托行業連續幾年保持無到期不能兌付情況的同時,有關信托風險,特別是房地產信托風險的報道卻不斷見諸報端。房地產信托集中兌付期到來、某某房地產信托產品風險顯現、“馬甲”信托出現……凡此種種,讓人感覺大有信托業行業風險即將爆發的感覺。

信托最大的風險是什么?是房地產信托嗎?

表面看應該是,但是這一風險應該還不足為慮。因為實際上,從房地產信托風險發生到投資者本金受損之間有幾道防火墻:其一是融資企業無法償還資金;其二是房地產接盤基金對于打折低價的房地產項目沒有興趣;其三是市場對于大幅打折后低價出售的土地和房產沒有購買意愿;其四是信托公司及其股東無力償還投資者損失。從目前的情況看,至少房地產市場的購買基礎還在,因此即使發生單體風險,也是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化解的,風險還在第一道防火墻——個別融資企業到期出現資金兌付困難而被迫轉讓項目,還到不了甚至依靠市場拍賣抵押物償還投資者資金的地步。因此至少到目前,即使不考慮房地產市場回暖,距離真正發生房地產信托系統性風險尚有一段距離。所以,房地產信托并不是信托行業最大的風險。但是,目前在房地產信托領域所出現的一些現象,反倒更令人憂慮。

首先是集中兌付期到來所引發的深層憂慮。這一方面是因為信托公司近年來對于房地產信托產品的發行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剛性兌付的要求使得大規模發行的產品集中在某一時點兌付,一旦在集中兌付的時點原來大規模投資的領域市場情況發生不良變化,風險無法緩釋。因此剛性兌付是目前信托面臨的一大風險。

實際上,監管部門對信托產品剛性兌付的要求也是出于無奈。因為中國并沒有信托業法,信托關系中各方權責利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因此在產生糾紛時很難斷定。在沒有業法、各方責權利的界定并不清晰的情況下,如果一味強調風險自負,則很容易因為受托機構權利的膨脹而損害受益人,甚至損害整個行業的發展。

那么,是否解決了剛性兌付問題就解決了信托的風險?絕對不是。

股票市場的漲漲跌跌在人們的眼里已經很尋常,基金的虧損也不再是什么特別引人關注的新聞。但是為什么信托產品還沒有出現兌付風險就已經有這么多媒體在關注這一領域的風險?同樣是風險自擔的信托產品兌付一旦出現風險,與股票、基金的虧損對于投資者有什么不同?引發的社會問題又有什么不同?

很明顯的一點是,投資者投資股票或基金,根據情況可以隨時賣出或贖回,從而終止虧損減少損失。但信托產品的流動性較差,在信托成立之后,投資者在產品結束前基本無法退出,也沒有渠道通過轉讓等方式分散風險。所以信托一旦發生虧損,所有的損失就是投資者的損失,投資者自身的決定權很低。從這里看,信托產品流動性問題是一個潛在的巨大風險。目前關注如何防范房地產信托風險,守住信托的風險底線,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解決信托流動性的問題。

金融本身就是管理風險的,有風險是正常的,關鍵是如何從制度設計和安排上轉移、釋放和化解風險。因此對于目前的信托行業,建立行業風險轉移、釋放和化解機制應該是行業風險控制中的最大課題。中國信托業在轉型的十字路口,需要的不僅是打開業務領域的空間,同時還需要有風險監控、緩沖、化解、緩釋等相適應的制度安排。目前,許多公司開始嘗試信托產品的基金化運作,這一方式應該可以緩解信托產品剛性兌付要求的壓力。此外,在信托產品的流動性、風險轉移等方面,仍需要相應的制度安排或創新,如此才能守住風險底線。

除此之外,信托行業的另一個風險點也是必須關注的,即行業文化。

近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對于房地產信托的關注度異常高,監管部門對此也格外重視,國家對于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并沒有改變,整個信托行業中房地產信托成為最大的風險點。但在此情況下,竟然有名義上與房地產無關但本質上仍然投資于房地產的所謂“馬甲信托產品”出現,這種產品希望以此方式繞過監管。這一現象本身就是一個潛在的風險點。信托的一大特點就是靈活,從監管的角度看,靈活同時也意味著方法更多、更難控制。也許各家信托公司的情況不同、對房地產市場情況的判斷不同、項目的資質也不同,但無論如何,蒙蔽投資者和監管者的“馬甲信托”的出現,也是信托這個以靈活為特點的行業的一大隱患,暴露出了信托行業文化中短視、注重眼前利益、忽視風險的一面。短視的行業文化加上靈活的行業特征,足以為這個行業埋下巨大的隱患。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一點或許比房地產信托風險本身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