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歲末臨近,有關信托業務方向的新聞也是“百花齊放”。一會兒是藝術品信托綻放;一會兒是能源類信托異軍突起;一會兒又是票據類信托產品發行大增。而在這些新聞背后還有一個新聞是:四季度以來房地產信托產品發行減少。將這些新聞連貫起來,給人一種房地產信托萎縮后信托產品發行找不著北的感覺。
也許這僅僅是一種毫無根據的感覺,但后房地產時代卻是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了。盡管現在提出“后房地產時代”這樣一個概念似乎還為時尚早,2012年房地產信托的發行規模很可能還會位列信托產品發行規模的前三甲,但在國家下定決心調控房價,房地產拐點到來已經成為共識的2011年歲末,提前提出這樣一個命題似乎也有必要。
當房地產信托成為“過去時”之前,信托公司該修煉什么?實際上也是未來信托公司干什么的問題。
梳理近年來信托公司的盈利點可以發現,雖然在規模上,信托資產從2006年的6000多億元發展到了如今的超過四萬億元,但一個致命的問題在于,信托公司的投資能力并沒有隨著信托資產規模的高速增長而提升。銀信合作的主體是銀行,陽光私募靠的是私募基金,近來發行勢頭兇猛的票據類信托業務依賴的還是銀行……無論賺多少,信托公司所賺取的,大多都是“牌照費”。而“牌照費”是否能拿?能拿多少,則完全取決于政策。與此相比較,房地產信托還算是信托公司自主管理能力體現最為顯著的一個業務品種。但是,當房地產的暴利時代結束,這個領域也必須收縮之時,信托公司似乎只剩下了一個選擇:努力修煉自己的投資能力。實際上,對于自身投資能力的提升也好似信托公司主動管理的基礎,而主動管理也正是近年來信托監管部門所大力提倡的。
對于信托公司的發展路徑,目前有一種觀點成為了共識:資產管理做強,財富管理做大。現階段,做好資產管理的條件之一就是提高自身的投資能力。但現實情況是,對于行業和項目的選擇和判斷,目前還是信托公司的短板。有信托業人士表示,目前大多信托公司對于項目的選擇僅憑少數人的經驗判斷風險,或者另外進行較為初步的定性分析,對信托業務的市場風險還未能進行較為準確的定量分析。信托公司在選擇項目時,一般也是從交易對手和抵、質押物兩個方面來控制風險,優先篩選那些經營穩健、償債能力較強、第一還款來源較充足、抵押質押物易于變現且變現價值較高的項目。在選擇抵、質押物時,信托公司一般也會優先選擇價值易于判斷、易于變現股票、成熟物業、土地或在建工程、企業股權等具有可評估及更容易變現的資產。這至少表明,信托公司在對微觀項目的把握上還比較粗糙。此外,對于一個以投資領域廣泛為優勢的行業,當房地產信托收縮后在投資方向上感覺迷茫,也證明了信托公司對于宏觀和中觀的研究還需要努力提升。
眾所周知,信托具有投資領域廣泛的優勢,但同時還有一個劣勢就是,信托與其他金融機構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信托的資金成本要遠高于其他金融機構,因此有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信托公司所選擇的投資領域,必須是暴利行業,因為只有這樣的行業才能承受信托的高資金成本。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有業內人士曾告訴記者,有些行業,特別是一些流通領域的小型或微型企業,他們每一單業務的利潤率可能只有甚至不到10%,看起來并不是很高,但是他們的資金周轉速度快,有時候兩三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一次資金的周轉,因此這樣算下來,一樣可以取得很高的年收益。所以,在未來信托投資領域的選擇中,未必一定是高收益的行業。從這個角度看,找到更多更加適合信托投資的領域,需要更多對于不同行業的了解和研究。有了對更多行業的了解和研究,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尋找新的投資領域就可以發現,其實信托可以做的領域很多。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信托的優勢在于可以實現多領域投資的組合,以豐富的產品線滿足客戶的需求。從這個角度出發,信托公司也必須加強對更多領域的研究和了解,才能滿足跨領域組合投資的需求。因此,尋找并真正在更廣泛的領域中開發出成熟可行的產品,需要信托公司具有更強的投資能力,需要從理念和和團隊建設上提高信托公司在對不同行業的基礎投資知識、投資理念、投資策略、投資方法等諸多方面的水平。這也是信托公司需要修煉的功課之一。
對于信托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走向產業基金方向。在這方面,信托公司應該說獨具優勢。2007年信托公司重組以后,許多大型實業企業進入信托公司。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研究表明,信托公司的大股東大致有三類:第一類為信托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中國500強企業或金融控股集團;第二類為信托公司的大股東是發達地區財政或實力企業;第三類信托公司的大股東為不發達地區財政或實力相對較弱的企業。這些大型企業集團或是地方實力企業都是各自行業的翹楚,對于整個行業有著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依托股東在這些領域的深入研究和影響力以及信托獨特的行業優勢,讓信托公司走向產業基金方向應該是最好的一個選擇。一方面,從整個經濟發展的布局上,可以填補中國缺少產業基金的空白;另一方面,也為信托公司找到了一個可以長線發展的領域。當然,要成功走向產業基金,不僅需要信托公司與股東之間實現更充分的資源、技術、信息等各個方面的整合,也需要信托公司在團隊建設、公司架構、客戶結構等各方面,從融資型向投資型轉變。在后房地產時代,如果信托公司希望自己能夠走向產業基金方向,這也是信托公司必須修煉的一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