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跌幅超過17%,私募基金行業遭遇了2008年后的又一個寒冬。對于發行管理型產品的私募投顧來說,遇到的問題只是無法獲得業績提成以及產品可能遭投資者贖回;但是對于發行結構化產品的私募投顧來說,如果一般級(劣后)資金是私募投顧自有資金的話,私募將要自己虧錢彌補投資者損失,同時一旦產品凈值跌破止損線,私募將面臨要么補充資金將凈值拉升至止損線之上,要么清盤的艱難選擇。
在這種情形之下,許多私募被迫提前終止其結構化產品。今年以來共有140只結構化產品終止,其中有21只屬于在產品合同約定到期日之前提前終止,而9月以來提前終止的產品達到7只,分別是長安投資6號分層、穩健1018期(盈融達)、宏利6期、穩健1105期、宏利4期-天明、柴火一號、穩健1019期。
結構化產品一般設有止損線,各只產品的止損線會根據產品實際情況靈活設定。如果某產品優先級(投資者)和一般級(私募)比例為2:1,就意味著該產品凈值不能低于0.67元,否則一般級份額無法彌補優先級的虧損額度。而信托公司在設計產品時一般會把止損線設定得更高,例如西安信托柴火一號止損線為0.85元,該產品9月30日凈值僅有0.8473元因而被強制清盤。
統計今年以來提前清盤產品最后公布的一期凈值,在凈值可查的17只產品中,有5只產品最終凈值在1元以上(盈融達2號的最終凈值為0.9986元),10只產品最終凈值在0.9元以下。由于肯定未達止損線,凈值在1以上的產品提前清盤屬于私募主動終止行為,例如盈融達清盤其旗下的穩健1018期(盈融達)、盈融達2號是為逐步將旗下產品線轉為非結構化產品。
而最終凈值在0.9元以下的產品有的屬于私募主動清盤,也有的是跌破止損線被迫清盤。如穩健1016期(優先份額一般份額比為2:1),5月24日曾因凈值低于0.9元的警戒線被中信信托發出風險預警。9月,中信信托發布公告,由于一般級客戶主動申請,故而提前終止;穩健1021期(優先份額一般份額比為2:1)則是由于凈值低于平倉線(止損線)設定的0.9元,而被中信信托提前平倉而清盤。
統計現在仍在運行的結構化產品凈值,截至11月18日共有27只產品凈值在0.85元以下。這27只產品成為最有可能清盤的下一批結構化產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以來持續下跌的市場確實給發行結構化產品的私募帶來很大壓力。部分業績不佳的結構化產品凈值已經瀕臨止損線或者已經跌破止損線,今年三分之一的提前清盤產品發生在最近兩個多月就是證明。
但客觀地說,并不能就此認為結構化產品出現了所謂的“清盤潮”,因為總體來看,目前結構化產品清盤比例并不高。截至10月底,共有452只結構化產品正在運行,提前清盤的產品只占運行產品總數的4.6%,占今年以來終止產品的15%。而回顧2010年,共有10只結構化產品提前清盤,占當年所有運行產品總數的2.9%,占當年所有終止產品的16.7%。
事實上,從2008年開始,提前清盤產品占當年度所有終止產品的比例沒有出現過大的起伏,大致保持在15%左右,比例最高的反而是2009年和2010年兩個行情相對較好的年份,比例超過16%,而今年只有15%。即使考慮了一般級投資者注入資金避免清盤的情況,結構化產品跌破止損線的比例,相比去年也沒有明顯增加。
今年惡劣的市場環境正好提供了考驗結構化產品風控能力的機會,且去年市場的震蕩格局并未給結構化產品提供較多的收益安全墊,因此從今年清盤比例并未明顯提升的結果來看,私募結構化產品的風險控制能力還是經受住了考驗,體現了運作結構化產品的私募在系統性風險較大的市場中較好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