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99天天亚洲_国产美女精品在线_福利午夜影院_精品国产三级a_色爱综合欧美高清

合格投資者提示
根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第五條,投資管理資產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于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一)
    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
    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
    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我是合格投資者
取消
上海信托傅帆:轉型資產管理 培育信托核心競爭力
發布時間:2011/07/04

作為一家老牌信托公司,上海信托到2011年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歷程。近期,這家老牌信托公司正在發生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從企業形象、品牌管理到業務運行,上海信托正在發生一場全方位的變革。在信托業轉型的大背景下,這家公司在探求業務新模式方面走在了前列。信托業的出路在何方?信托業該如何培育行業核心競爭力?信托公司該如何做資產管理?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上海信托總經理傅帆。

⊙記者唐真龍

上海證券報:上海信托的歷史在行業中比較悠久,從過去的“上國投”到如今的“上海信托”已經經歷了三十年的發展,當前來看這個歷史對上海信托如今的發展有何助益?

傅帆:上國投是在1981年成立的。當時為了促進對外開放,國務院批準了十個對外開放的窗口公司,上國投就是其中之一。為了適應對外開放和發展經濟的需要,成立了上海投資信托公司。當時的股東主要是上海市財政局和上海市幾家大型國有企業。其實,上國投最早的業務是從咨詢和貿易做起的。隨著咨詢貿易的發展,逐步涉及投資業務,后來又從事過證券業務、房地產業務,變成了一家綜合經營的公司。但其主要的業務還是為上海地方政府發展經濟提供投融資服務。2001年《信托法》頒布,上國投開始回歸信托本業。

三十年的歷史對上海信托如今的發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首先是在品牌方面。這三十年來,國內經濟起伏波動比較大,信托行業也經歷了多次清理整頓,不少信托公司因此而消失了。但上海信托在歷次波動中均保持了穩定的經營,特別是在1998年—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表現得到了諸多肯定。2001年重新登記至2010年底,上海信托所有到期710個信托計劃全部安全兌付,實際平均收益率明顯高于平均預期收益率,為廣大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投資回報,對外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品牌形象。對于公司未來的發展,無論是資產管理還是財富管理,這個口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更為雄厚的資本實力也是上海信托發展的重要助推器。上海信托是一家老公司,我們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收益來自于之前布局的一些長期投資,比如上海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這些投資每年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充實了我們的資本實力。另外,我們的自有資金也可以助力信托業務的發展,包括種子基金的培育等。

上海證券報:近期有一些信托業新規出臺,各信托公司都在談論“轉型”的話題,上海信托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業務轉型進展如何?

傅帆:“全面調整、主動轉變”是信托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在嚴峻復雜的金融背景和市場環境下,上海信托在2008年就聘請麥肯錫咨詢公司協助制定戰略規劃,并在此基礎上細化為更具操作性的《2010-2014五年發展戰略規劃》。

從整個行業來看,目前信托行業70%以上的收入還是來自較高風險的融資項目,30%左右的項目是平臺類業務,即原來的銀信合作業務。我個人認為,信托業的核心競爭力一直不是很確定。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現在也在考慮信托業務的轉型:平臺類業務毛利率非常低,完全靠價格的競爭,另外還會觸及政府宏觀調控的底線。而融資類業務在目前國內金融市場要求剛性兌付的背景下,信托公司本身所承受的潛在風險是很大的,隨著信托資產規模的提高,行業本身所集聚的兌付風險越來越大。信托公司需要有一個長期可持續性的發展戰略,越來越多的公司在考慮轉型的問題。

2009年下半年我們已經開始布局一些權益類的產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目前上海信托已經形成了較豐富的公司產品線。另外,在制度建設與流程梳理、合規建設、風險控制、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這兩年我們都做了很多工作,基本適應了業務轉型的需要。

上海證券報:在傳統信托業務和主動管理業務二者之間,上海信托是否有所取舍?目前公司的業務架構是如何的?哪類業務將是公司在未來主推的?

傅帆:由于每家公司的資源都有限,因此在傳統信托業務和主動管理類業務之間要找到合理的平衡點。對于傳統業務要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但我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業務轉型上。對信托行業來說,資金的需求和供給情況目前

都是比較有利的。從資金需求來說,目前銀行信貸資金收緊,資本市場融資和再融資緊縮,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項目找到信托公司,來尋求投融資解決方案。而從資金供應方面來看,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和股市都不太理想,而信托產品比較安全,收益相對較高,信托行業因此吸引了大量資金。這對傳統業務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但從風險來看,今年的市場風險在加大,政策風險和合規性風險都正在增加。

總體上來說,今年在傳統業務上,我們還是采取穩健的態度,適當控制增長速度。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創新方面,包括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發展信托QDII業務等。

上海證券報:上海信托是否有計劃在上海之外的地區開拓業務?如何布局?

傅帆:作為一家老牌公司,上海信托在業內一直被視為比較穩健的公司。我覺得穩健主要是從合規性上來考慮的。關于信托公司在異地展業問題,銀監會的態度一直是比較謹慎的,對于異地業務的風險控制等,我們也做過些研究,打算進行比較謹慎的嘗試。隨著業務能力的提高,上海信托“走出去”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未來會有這方面的考慮。目前我們還是有選擇地對一些市場進行研究,這些市場不一定是北京、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而更多考慮到比較有發展潛力的市場,比如江浙地區的二、三線城市,這些城市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項目來源還是民間財富的積累方面都有較強的吸引力。我們會重點在這些地區發展??傊?,今年在這方面我們將會做更加積極的嘗試。

上海證券報:整個信托行業感覺一直比較低調,可能是行業特色,但近期我們也感覺到行業內正在起變化,您如何看待信托行業的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

傅帆:從歷史上來說,大家認為信托低調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信托公司的性質基本上是國有企業,對市場營銷的認識尚待提高;另外也和信托公司的主營業務有關,因為信托公司主要是政府的投融資平臺,不需要過于關注市場營銷。但隨著信托公司回歸信托本源業務,目前信托公司越來越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除了上海信托之外,越來越多的一線信托公司也在進行品牌的二次塑造。我認為,資產管理行業最重要的還是品牌。

2010年,我們正式啟動了品牌戰略管理實施方案。聘請國際知名品牌咨詢公司對公司品牌賦予全新視覺形象和深刻內涵。在此基礎上,2011年公司繼續和國際一流公司合作,讓其為品牌中長期規劃和實施策略出謀劃策,助推公司品牌的推廣和發展,全面、有效、系統性地實施品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