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上周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迎來一個“小高潮”。據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統計,上周共有25款產品發行,比前一周多10款,增幅達67%。而在產品投資領域方面,證券市場成為上周的焦點。
業內人士表示,證券信托的盛行顯示投資者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對資本市場的看好,同時由于美元貶值加劇,中國加息趨勢不改,短期大量“熱錢”或積聚股市,引發市場新一輪行情。
證券信托強勢不改用益信托工作室統計,上周國內共有19家信托公司成立了35款產品,融資總規模為50.1億元,產品平均期限2年,平均收益率為8.91%。這些在資金運用方式上主要集中于證券投資類,共成立12款證券產品,總規模約10.6億元;其次是權益投資類9款資金量約5.3億。同時,上周發行集合產品的平均期限為1.94年,平均預期收益率為8.88%,產品的平均期限和平均收益率都略有提高。
對于投資證券類信托數量的明顯增加,業界普遍認為這與國慶以來,中國證券市場出現的大幅上升行情有關。10月滬深300指數以2965.65點開盤,最高攀至3499.82點,報收于3379.98點,全月漲幅為13.97%。其后股市雖有起伏,但都在高位維持堅挺的盤整格局,這種現狀極大的激發了投資者對于證券市場的熱情。另外,由于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始終存在,通脹下“保值”的炒房投資已存在政策風險,有鑒于此,大量資金便轉道證券投資類產品,以求在資本市場實現資產保值。
不過,專家也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是否購買證券類信托不能以當前的市場作為主要參考依據。由于證券投資的差異性很大,面對相同的行情,由于操作者的不同,也會對日后收益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投資者對此必須重視。
信托公司轉向個人業務除了證券和房地產信托,近期信托公司也開始大力開拓私人理財業務。近日,平安信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童愷透露,平安信托未來的目標將由機構業務逐漸向個人業務傾斜,擬計劃在5-10年內發展10萬名人均資產500萬人民幣的高端客戶。
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師岳婷表示,信托的這種轉變處于兩個原因。首先,國內先富人群的財富快速積累,一直鐘情于機構業務的信托公司開始調整目標,將個人業務列入戰略規劃;另外,監管層對信托風控要求的提高,也迫使信托公司轉型,放棄做大規模,改為深耕個人業務。
岳婷表示,近年信托規模和信托公司自身實力不成比例的發展,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今年先后出臺了整頓銀信業務的第72號文件以及控制信托公司總體風險的《凈資本管理辦法》,加上證券賬戶至今未解禁,傳統的信托業務受到較大限制,信托公司急需轉型。深耕個人業務,轉向財富管理成為越來越多信托公司的選擇,上海信托將此定為戰略目標,平安信托也表示出對此的濃厚興趣。但能不能走好財富管理之路,有待監管層和信托公司的雙向努力。
分析人士指出,從本質上來講,信托公司的機構業務和個人業務并不沖突,在某些情況下,兩者是互相促進的。而純投資類的信托產品(如證券投資類),則是信托公司為滿足高凈值客戶的財富增值需求而設計的。隨著個人財富的不斷膨脹,信托公司憑借其獨特的制度優勢可以為個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高端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