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综合99天天亚洲_国产美女精品在线_福利午夜影院_精品国产三级a_色爱综合欧美高清

合格投資者提示
根據《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第五條,投資管理資產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于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一)
    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
    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
    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我是合格投資者
取消
銀信合作新政的“馬太效應”
發布時間:2010/08/16

在銀信理財業務窗口指導“叫停”月余后,812日,銀監會正式發布《關于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銀行將之前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中,所有表外資產在今明兩年全部轉入表內,并按150%的撥備覆蓋率計提撥備。并要求大型銀行按11.5%、中小銀行按10%的資本充足率計提資本;信托公司融資類銀信理財合作業務實行余額比例管理,即融資類業務余額占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余額的比例不得高于30%

這一紙通知最終明確了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游戲規則。盡管它對銀行業整體資本充足率的壓力和業績影響有限(目前的銀信理財涉及表外轉內的規模約相當于12個月的銀行業新增貸款量),但“轉入表內”和150%的撥備覆蓋率無疑徹底封死了銀行信貸資產“乾坤大挪移”操作空間。

于信托公司而言,銀信新政融資類銀信業務占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余額比不超30%的限定,必然使信托行業從目前至年底開始一輪潮水退去般的資產縮減過程。習慣于“裸泳”的信托行業不得不將業務重點轉向集合信托和銀行代銷。于是房地產、證券投資及私募產業基金將重新成為信托業務的“不得已”之選。在單一信托“空間窒礙”的情況下,信托公司不得不專注于自做項目,更倚重于銀行代銷特別是私人銀行和貴賓理財的渠道。

于銀行業而言,新政將徹底打消商業銀行從事信貸資產轉讓銀信理財業務的意愿。銀信理財資產在本質上屬于銀行代客理財,從情理而言均不應再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內,也無須計提撥備與資本。但在中國理財市場,這類理財產品得以為客戶認可并廣受歡迎,一方面源自于銀行業所擁有的國家信用,另一方面大量的銀信理財資產包涵了銀行的擔保或“增信”條款。在面臨“表內化”要求和資本充足率約束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恐將無力也無愿該類業務。

因此,“銀信新政”雖不致銀行業信貸投放大局的波動,但施加于信托公司與銀行的雙重“緊箍咒”卻足以導致國內信托業與銀行理財格局的丕變。筆者預計,這一變局將會在信托公司、銀行理財市場和個人理財三個方面產生明顯的“馬太效應”。

新政將促使信托行業回歸主營業務,項目開發能力突出、集合信托業務強的信托公司在不遠的將來脫穎而出。在中國信托業,信托產品主要分為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和單一資金信托計劃兩類。前者由信托公司自身主導,自行進行項目開發、設計并主動進行資金募集。后者則是銀信理財的主體——對接銀行理財資金,信托公司在此間的競爭主要是“資源與銀行關系”整合能力之爭。近年來信托公司的擴張過多地依賴“通道類”的銀信合作,其主業反而相形見絀,銀監會新規無疑有撥亂反正之效。加大項目研發能力、發展集合信托并與銀行開展代銷將是信托業的唯一出路。但未來如何規避集合信托“非房即股”的風險,引導集合信托投資于實體經濟將是下一步的行業性課題。

在融資類銀信理財合作業務(信托貸款、受讓信貸或票據資產)遭遇“封印”之后,銀行理財產品中一度占據重要地位的類固定收益產品將難以再現風光,所剩的主角似乎僅有現金管理類產品(投資于短期融資券等票據)。雖然銀行依然可以代銷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畢竟集合信托可以帶來更高收益、體現更豐富的投資主題。但根據銀監會20093月修改的《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管理辦法》規定,單個集合信托計劃的投資額在300萬元以下的“自然人人數不得超過50人,單筆委托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資者和合格的機構投資者數量不受限制”。如此,則銀行之私人銀行等高端理財客戶及其渠道將進一步“奇貨可居”。私人銀行客戶基礎深厚、財富管理服務聲勢已成的銀行無疑將成為優質信托公司和集合信托產品的首選門店,私人銀行毫無疑問將“強者更強”。

在個人理財方面,從上述分析不難斷定,銀信新政之下個人投資理財的門檻將更加壁壘分明。普通投資者雖然因風險承受能力較低而免受信托理財之惑,但集合信托的高風險、高收益特性無疑可能加劇財富分配的“馬太效應”。因為,只有擁有300萬元以上的可投資資產,才可能成為信托投資的“不受限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