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襲擊全國的冰雪天氣也使得股權投資市場迎來了冰點。
清科集團研究中心1月6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創業投資(VC)市場新設基金數量和金額較2008年均下挫了20%左右,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募資受到的沖擊更為嚴重,新設基金數量和金額同比分別大幅下挫41.2%和78.8%。同時投資階段也更后移至投資已經上市公司的股權(PIPE)。
“受金融危機影響,海內外機構投資者管理資產大幅縮水,從而導致在股權投資領域的資產配比有所降低,其中部分投資者對于投資前景喪失信心,因而放棄對基金的投資。”清科總裁倪正東表示。
與此同時,人民幣基金強勢崛起。VC方面,2009年新募集完成了84只人民幣基金,共募集35.67億美元;PE方面,2009年新募集完成21只人民幣基金,合計募資87.28億美元。
而隨著創業板的推出,“本土募集、本土投資、本土退出”的模式日漸成為趨勢,人民幣基金爆炸式發展的時代即將來臨。
PE投資階段后移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募資方面VC、PE在2009年均受金融危機嚴重影響。而在投資方面,VC、PE投資機構的投資行為也更為謹慎。VC市場出現了自2002年以來投資首次負增長,而PE方面亦延續2008年以來投資繼續下滑的態勢。
曾經是PE寵兒的房地產市場也風光不再。200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從年初時的低迷,到年中時的瘋狂,再到年底時的恐慌,投資風險較大,PE在房地產行業的投資亦明顯放緩了腳步。
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09年房地產行業共發生10筆私募股權投資案例,披露的投資金額為5.25億美元,與2008年相比,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基金分別大幅下挫16.6%和69.3%,處于房地產行業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歷史最低點。
與此同時,在海內外IPO市場整體不景氣、資本市場退出風險加大的情況下,2009年私募股權投資正在向安全邊際更高的后端轉移。
“特別是在熊市情況下,一些上市公司業務成熟、成長性好,但價值被低估了,投資的風險又相對較小,對于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來講,是個不錯的進入時機。”倪正東表示,上市公司股票所具有的良好流動性,也是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熱衷于PIPE類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科數據顯示,從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策略方面來看,2009年采用PIPE類策略投資的案例共發生15筆,披露的交易金額為57.67億美元,分別占本年度投資總量的12.8%和67.1%,投資規模相當醒目。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紅杉、IDG資本等VC大鱷的投資策略組合中亦有PIPE類投資閃現。
人民幣基金強勢崛起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2009年中國VC、PE市場上的人民幣基金募資和投資表現非常活躍,并儼然已經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VC方面,2009年新募集完成了84只人民幣基金,共募集35.67億美元,分別占募資總量的89.4%和60.9%,與2008年占比的75.9%和32.0%相比均有大幅上升。
2009年度共發生297筆人民幣創投投資案例,披露的投資金額為13.69億美元,分別占投資總量的62.3%和50.9%,較上年占比的44.3%和33.1%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PE方面,2009年新募集完成21只人民幣基金,合計募資87.28億美元,分別占募資總量的70.0%和67.4%,首次占據市場主導,一改PE市場外幣基金一統天下的格局;此外,2009年度人民幣PE投資占比亦有所提升。
清科報告認為,人民幣基金崛起有幾點緣由。
一是從國家宏觀政策方面來看,中央和各級政府力促中國VC/PE市場發展,特別是近期以上海、北京為代表的地方政府頻出新政,逐步解決了在中國境內設立人民幣基金所遇到的政策性壁壘。
二是人民幣基金發展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資金來源匱乏”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以社保基金、政府財政和企業資金、券商直投試點、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富裕個人等為代表的人民幣基金LP(有限合伙出資人)群體力量正在快速擴張,加之資金規模龐大的保險資金即將進入,人民幣基金資金來源匱乏的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三是隨著國內IPO重啟和創業板的開閘,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日趨成熟,退出機制日益完善,刺激越來越多的國內資金涌入中國私募股權市場,人民幣基金募集熱潮的出現,也是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投資機構和社保基金所持的股票一般都有1-3年的禁售期,而目前創業板發行價普遍偏高,且上市首日往往大漲200%左右,與A股的平均市盈率25倍和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40倍相比,創業板首日高達100倍的市盈率讓人在興奮之余又充滿擔憂——等到解禁時期賬面財富會不會只是一紙夢幻?